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徐婧)中秋、国庆双节将至,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为丰富首都市民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北京全市公园共推出民俗文化、花卉展览、科普体验和节庆演出等113项贯穿线上线下的特色文化活动。
市民在公园游玩(资料图)。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民俗文化活动方面,香山公园“中秋赏桂”活动通过授课和观摩形式,讲解桂花品种、习性等知识,并带领参与者制作桂花团扇,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陶然亭公园将在东门主干路沿线南侧的灯杆上悬挂灯谜灯笼,游客可在游园赏花之余,与家人一同参与猜灯谜活动,增添游园乐趣;北京动物园“月圆京城情系中华”活动将指导游客手工制作中秋主题挂饰,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花卉展览方面,“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花卉观赏季秋日花卉展”将在9月28日开幕,市民游客可欣赏到应季的波斯菊、地肤草、粉黛乱子草;顺义国际鲜花港将展示70多种以菊科和菊亚科为主的露地花卉,依托园林花海、花境、蛭石和水景,展示菊花的栽培历史和现代的栽培技艺,让游客徜徉在美丽的花海中;房山区长阳公园中将举办“房山区第一届菊花文化节”,现场不仅有花镜、绿雕、盆景菊花展示,还有科普活动与花卉售卖;中山公园的蕙芳园举办“四季飘香”秋季兰展,现场将展出建兰传统品种精品、建兰荷瓣精品、建兰蝶瓣花和建兰梅瓣精品。
市民在公园游玩(资料图)。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科普体验方面,颐和园将举办“中秋、国庆系列科普活动”,包括线下桂花科普展、蟾宫折桂科普体验活动和中秋花卉科普活动等;天坛公园“寻找天坛里的圆”活动,可了解古建筑历史文化和建造寓意,寻找古建筑中的圆形构件;北海公园“生态文明体验活动-昆虫旅馆的制作”,可以学习昆虫知识,还能利用自然材料亲手制作昆虫旅馆;玉渊潭公园“季候有常 万物和生”科普文化展览,将展示12个传统节气,以及相关动植物的物候特点、生长习性、文学知识等。
节庆演出方面,颐和园“樂动名园”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举办《大闹天宫》亲子互动打击乐音乐会;中国园林博物馆“山水清音奏响华彩乐章”以“山水有清音 家国共团圆”为主题,游客可在山水园林中的浸式欣赏传统民乐和戏曲的精彩演出;顺义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国潮花灯节”将举办花灯展示、文创市集、儿童游乐和墙体星空激光投影等活动。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醒广大游客,十一假期是游园旺季,部分热点公园预计将迎来客流高峰,市民可就近选择身边公园游览,出游前提前了解公园客流情况和周边交通状况,绿色出行,错峰游览,避免人多拥挤。在纵享生态之美的同时,请广大游客自觉遵守文明礼仪。(完)
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3年是中国科技馆开馆35周年。中国科技馆9月22日推出开馆35周年“奋进科普新征程”主题系列科普活动,并在活动上向媒体发布信息说,35年来,中国科技馆累计服务线下公众6500万人次,现代科技馆体系服务线下公众突破10亿人次。
中国科技馆表示,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该馆未来将继续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助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
9月22日,中国科技馆举行开馆35周年“奋进科普新征程”主题升旗仪式。中国科技馆 供图
为全面展示中国科技馆事业发展成就和科学教育成果,系统谋划高质量发展,中国科技馆面向公众和行业,陆续推出开馆35周年小型图文展、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暨2023年秋季学期“院士科学人文课”、2023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专题论坛等一系列科普活动。
中国科技馆开馆35周年小型图文展,通过梳理回顾35年来的发展历程,着重反映党和国家对中国科技馆事业的关心支持、科技馆人干事创业的艰辛过程、广大公众普惠受益的社会效应。
2023年秋季学期“院士科学人文课”邀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为青少年带来题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科学家精神主题课,钱七虎院士和青少年之间亲切互动,勉励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专题论坛是重点面向科技馆行业国内外专家开展,围绕科技馆事业未来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后疫情时代下科技馆行业关于时代责任的深度思考。
中国科技馆邀请国内知名科学家、科普领域大咖、科学教育专家等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召开“科技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探讨科技馆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等内容。
此外,中国科技馆还推出“我心目中的中科馆”系列线上征集活动、“科技点燃影像”科学影迷亲子沙龙等系列活动。公众可通过线上平台和场馆现场互动参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