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9月22日电 (记者 杨程晨 邹浩)在22日举办的一场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多位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关系发表观点。有台湾学者表示,推动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关键推力在于中国式现代化。
以“践行对台总体方略 共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六届“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研讨会,当天在武汉举行。
大会发言环节,台湾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教授朱新民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论述表明,现代化的模式、路径是多元的。长期以来“现代化”被一些人认为等同于“西方化”,而中国的这一模式适应于中国国情并迅速取得重大成果。每个国家的现代化都需要符合其国情、文化、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种包容性、开放性才是该模式成功的关键。
2023年对台工作会议进一步论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朱新民对此表示,中共对台工作总体方略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相互联结。他指出,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是与时俱进的,实现目标的关键推力与动力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换言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缺少台湾。两岸关系向前发展需要争取民心,当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相信会让更多台胞有所感受并有所回应。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开煌同样提到“现代化”一词曾被西方话语体系“主宰”。他特别指出,西方一些人所不能理解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非为了“称霸”或“争第一”,中国人相信百花齐放。他提出,关于这一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研究,两岸学者都应参与其中,尤其是台湾的知识精英可以站在台湾的角度,为完善论述提供重要见解。
谈及中国式现代化对台湾的启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指出,两岸的合作与发展是重点,在推动各领域交流往来的过程中实现民众的共同福祉,两岸关系才能前行。他称,两岸融合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已有相当的基础及规模,台资台企应把握大陆出台“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政策的机遇,参与到各项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中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彭维学提到,过去十多年来,两岸融合发展呈现出政策体系不断充实、领域范围不断扩大、措施不断走实走细、未来机遇不断增多等特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走稳走深,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大陆适时推出支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政策文件,一方面将吸引更多台胞台企“登陆”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巫永平说,台湾企业随着大陆的发展而发展,两岸密切的贸易关系成为台湾外贸盈余的主要来源。如今,台胞台企得以借大陆新一轮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促进自身发展,大陆愿为两岸同胞提供发展机会,为台资台企提供诸多便利和优惠,让生活在大陆的台胞享受同等待遇。(完) 【编辑:唐炜妮】
中新网郑州9月22日电 (记者 阚力)41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6名客商,确认参加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河南投洽会)。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阚力摄
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投洽会是河南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盛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本届投洽会由河南省政府、商务部、中国贸促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河南省商务厅、商务部投资促进局等承办,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等境内外知名商协会、投资贸易促进机构支持协办。
大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王振利介绍,本届投洽会以“开放合作共赢、中原更加出彩”为主题,坚持双向开放、投资贸易并重,突出国际化、高端化、精准化,并将举办高端论坛、专题推介、产业对接、展览展示等活动。
与往届相比,本届投洽会重点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发力、邀请高层次客商发力、创新专业化展览发力,以及主导产业集群招商发力等“四个发力”。大会首次探索专业展区市场化运作,同时聚焦“一带一路”共建、中亚国家合作交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实施等,精准谋划系列经贸活动。
王振利介绍,截至目前,确认参会参展的客商约1.6万人,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跨国公司及境内外知名企业高管、投资贸易促进机构及商协会负责人近200人。
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敬林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表示,第十四届河南投洽会将举办“1+3+7”系列经贸活动,“1”即开幕式暨开放高峰论坛;“3”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论坛、国际大健康创新投资大会、国际新兴产业投融资合作大会3项重大活动;“7”即“牵手中亚相约河南”—中国·中亚地方经贸合作论坛、河南与马来西亚·越南电商企业合作对接会、第三届河南省海外侨团“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发展大会等7项专题活动。
他表示,此次投洽会的国际展会特色更突出,邀请到外国政要、驻华使节,以及知名专家学者、跨国公司及知名企业高管、境内外商协会和投资贸易促进机构等负责人参加上述系列经贸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