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宜昌9月22日电 (覃丹 董晓斌)西红柿采摘大棚里,一串串西红柿缀满枝头,有红的、黄的、紫的,一颗颗晶莹剔透,圆润饱满。22日,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文家坪村,村民和游客们穿行在大棚里,品尝丰收的甜蜜。
当天,湖北宜昌举行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通过开展“闹”丰收、“展”丰收、“绘”丰收、“晒”丰收等系列活动,展现三农发展成就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宜昌举行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长阳融媒体中心供图
宜昌依长江而建,是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宜昌市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目标,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农业产业质效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在活动现场,宜昌各地农民纷纷亮出优质土特产,大米、茶叶、猕猴桃、土鸡蛋……数百种农特优选产品及美食汇聚于此。除了线下展销,线上直播也在同步进行。在清江味道直播间,主播们卖力吆喝,线上订单不断。
宜昌各地农民展示本地的优质土特产。许正宇摄
此次活动的举办地长阳是全国高山蔬菜之乡,全县蔬菜基地面积达30万亩,全年销售额30亿元,3万多农户依托高山蔬菜产业链走上致富路。
开幕式上,10辆满载着长阳高山蔬菜的货车缓缓启动出发,这些货车将直达杭州明康汇公司的门店,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新鲜蔬菜。“希望长阳高山蔬菜的品牌越来越响,把产品推向全国,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收益。”文家坪村村民章继兰说。
10辆满载着高山蔬菜的货车从湖北长阳开往杭州。林继伟摄
当天,还集中表彰了宜昌市“百佳农民”、2023年农业农村实用人才资助项目评选暨宜昌市第八届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大赛获奖主体、全市最美乡村振兴带头人以及长阳十佳优秀外来客商和营销主体。(完)
中新网海南陵水9月22日电 (张月和)9月22日,坐落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潟湖水岸的海南疍家博物馆开馆,这是中国首个以疍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汇集展示了海南疍家人独特的水上文化,将成为传承和保护疍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9月22日,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海南疍家博物馆开馆。海南疍家博物馆供图
疍家人特指一群以船为家的渔民,多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因长期在船上生活,形成了独具海上特色的民俗文化,“水上婚嫁”“疍歌”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陵水新村港是目前海南疍家人聚居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约有3000多户、1.5万人。
海南疍家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外观形似“疍家帽”,4座场馆簇拥相连,寓意疍家族群团结相拥。走入馆中,以“浮槎南海,水上疍家”为主题的历史文化陈列展将疍家人的前世今生呈现在观众眼前。疍家起源于何时何地?居住环境如何?生产生活活动有哪些?在海南疍家博物馆中可以找到答案。
9月22日,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海南疍家博物馆开馆,馆内展示疍家人日常生活场景。张月和 摄
郭玉光是地道的海南疍家人后代,亦是陵水黎族自治县疍家渔排协会会长。他介绍,疍家人以船为家、以海为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部分疍家人追求更舒适便捷的生活逐渐到岸上居住。为了在传承疍家文化的同时谋求生计,不少疍家人利用海上渔船发展休闲渔业,餐厅、民宿、养殖等业态在疍家渔排间出现。
陵水黎族自治县县长罗桦表示,海南疍家博物馆是陵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在新村疍家文化旅游区建设中,将整合南湾猴岛、南湾村、黎安潟湖、新村潟湖等资源,推动疍家文化的传承、保护、融合和发展,开发疍家风情游,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据悉,海南疍家博物馆亦是海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四大文旅项目之一,前后经过近2年的筹备、建设,由中建八局华南公司承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