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嘉兴10月3日电(胡丰盛)国庆期间,杭州亚运会如火如荼。在浙江嘉兴,一幅小小的南湖菱画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当地一位热爱家乡的艺术家,通过创新和创造,将杭州亚运会的场景绘制在南湖菱上。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将亚运会的精神与南湖的美景相融合,创作出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南湖菱画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既有杭州亚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也有足球、排球等各种精彩的比赛项目、比赛场景。
颜成荣在绘制南湖菱画 张艳 摄
“每一幅南湖菱画都充满了细节和生命力,我们从中可以欣赏到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瞬间,也可以感受到南湖的宁静和美丽。”上述这些南湖菱画的创作者、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颜成荣说,自己创作这些作品的初衷不仅是为了展现杭州亚运会的激情和荣耀,也想让更多人对南湖菱这种传统特产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颜成荣也是嘉兴第一个在南湖菱上作画的人。他说,自己生长在南湖边,自幼就对南湖菱怀有深厚的感情,因对南湖菱的热爱而在微小的细节中展现出独特的才华。
在宁静的工作室里,颜成荣每日与菱角为伴。
方寸之间“绘亚运”,已经完工的南湖菱画 张艳 摄
他研究菱角的形状,思考画作的内容,也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在他的笔下,嘉兴十二景、南湖八景、京杭大运河以及正在举办的杭州亚运会等场景都以南湖菱画的形式一一呈现。在当地,这种独特的亚运会纪念品,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购买和收藏。
南湖菱上如何作画?颜成荣说,它的制作过程包含多道工序,首先需要精选形态美丽的老菱,将其煮熟晒干后剔除外皮,再进行特殊工艺处理,然后小心地打磨;接下来,手工绘制江南水乡的风景画,一件精细的手绘作品甚至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最后,再配以与画面相协调的传统绳结,一幅别具特色的南湖菱画便制成了。
“一幅作品往往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颜成荣表示,南湖菱外形圆润无角,这是方寸之间的艺术。笔随清念而生,作品散发着素雅之美,这也是南湖菱画的魅力所在。在他看来,南湖菱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完)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3日电 (戚亚平 乔建林 刘方方)近日,位于中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源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16团新开岭镇塔河源景区开园迎客。
16团新开岭镇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河源头。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发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的塔河源景区等特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塔河源文化独特地标,擦亮塔河源文旅品牌,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带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让职工群众端牢“旅游碗”,吃上“旅游饭”,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百里画廊”起点打响塔河源文旅品牌
时值秋日,漫步于塔河源景区的万余亩胡杨林间,秋风迎面,空气清新,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人群的嘈杂,畅游其中,怡然自得。
三河汇聚塔河源。(资料图)16团新开岭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供图
塔河源景区坐落于16团新开岭镇十六连,是阿拉尔市“百里画廊”的起点。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喀喇昆仑山的和田河和帕米尔高原的叶尔羌河在此汇聚,成为中国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的源头。
“塔里木河全长2486公里,流域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依托塔河水系,塔河源景区内的野生植物达到100种,塔里木野兔等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嬉戏玩闹,演绎生命传奇。”塔河源景区负责人佘国介绍。
塔里木河源头的野生动物在水中嬉戏。(资料图)16团新开岭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供图
塔河源景区建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塔河之眼观光塔、塔河文化馆、胡杨文化馆以及水电路配套设施等。
“开园后预计可实现年旅游收入2300多万元,有效带动职工群众增收。”佘国说。
作为兵师“十四五”旅游规划重点建设区域,塔河源景区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200家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2021年被纳入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点,2023年挂牌新疆兵团文化艺术创作基地,计划在2023年内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塔河源胡杨引得天鹅戏水来。(资料图)16团新开岭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供图
“在塔里木河的孕育下,这里俨然一幅水美树绿、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相信游客们来此畅游,便犹如置身‘塞外江南’,感受新疆特有的别样风情。”十六连职工梁珊珊说。
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走进16团新开岭镇一连“一营营部旧址”,用石灰泥浆装饰、砖木结构搭建的仿苏式建筑办公楼和大礼堂映入眼帘。
1958年,老一辈兵团人挺进塔里木河源头,建立了16团新开岭镇的前身——野麻农场,1960年改名为上游第一农场。
“一营营部旧址”外观全景。(资料图)16团新开岭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供图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作为当地重点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一营营部旧址”见证了60多年来当地职工群众发展生产、建设美丽家园的奋斗故事。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旧报纸、老式桌椅板凳、老式自行车、旧农具和旧电话机等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老物件。
复原的旧容旧貌镌刻着援疆上海支青的青春故事;记录着兵团人进军塔克拉玛干、开发塔里木的历史缩影,凝聚着老一辈人屯垦戍边的岁月痕迹。
“‘一营营部旧址’”是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老一辈兵团人生产、生活的地方。从2016年开始,团镇对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如今,该旧址已成为人们传承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红色教育基地。”16团新开岭镇文旅专班工作人员周静说。
“一营营部旧址”内老式电话交换机。(资料图)16团新开岭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供图
王青兰是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很多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在她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讲解下,曾经的一个个片段、一幅幅画面仿佛历历在目。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我在这里生活了30年,对‘一营营部旧址’有着深刻的了解,对老一辈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有着憧憬和敬佩。”王青兰说,如今这里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作为一名党员,她有责任把红色故事传播下去,有义务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大力宣传,“一营营部旧址”如今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在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吸纳、带动很多职工群众加入到旅游行业中来,吃上“旅游饭”。
自2022年“一营营部旧址”修缮后正式开馆以来,共接待党建团体活动362余次,接待游客31229人次,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兵团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提供有效载体。
建成荷花主题公园打造荷花文化旅游名片
位于16团团部、占地约300亩的荷花主题公园分为东西两湖。东湖主要以种植荷花为主。
西湖以水上游乐观光活动为主,设有水上游乐设施、儿童娱乐场,现已成为当地居民乃至外地游客休闲娱乐、观光赏荷的好去处。
荷花主题公园全景图。(资料图)16团新开岭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供图
目前,当地已立足荷花主题公园,举办六届塔河源荷花文化旅游节,打造荷花文化旅游名片。
“来到这儿,不由得想起了江南水乡,这里既有新疆特有的风土人情,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很美。”来此赏荷的乌鲁木齐游客刘光华说。
作为一个具有较高品味的荷花文化艺术体验园。当地结合第一师阿拉尔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荷花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平。
荷花主题公园内,游客们拍照打卡。(资料图)16团新开岭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供图
16团新开岭镇城镇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赖维军说,水上娱乐、景观项目令荷花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得以更好发挥,公园内传统的砖雕、漆画、地雕、壁画等增添了公园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
“我们以打造特色荷花品牌为抓手,通过荷花观赏、非遗表演、民俗体验等特色活动,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目前已在第一师阿拉尔市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力。”16团新开岭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主任黄林林说,举办塔河源荷花文化旅游节不仅宣传了师市、团镇文旅品牌,也进一步满足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粉雕玉琢荷满塘。(资料图)16团新开岭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供图
16团新开岭镇党委书记、政委李学告诉记者,团镇党委锚定“文旅兴团”目标,集中力量建设“红色一营营部旧址、绿色塔河源”,形成“一红一绿”两个特色文化旅游区,谋划红色军垦研学游、绿色生态休闲游特色旅游产品,全力打造“塔河源生态旅游名镇”。
同时,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科学引领文旅产业向生态化和品质化发展,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和支持文旅产业开发、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为加快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完)